
公众号

文章来源:本站 时间:2024-11-28 16:11
慈善名人堂
禁烟英雄林则徐的慈善故事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许多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,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。林则徐,这位清朝末年的政治家、思想家,不仅以其坚决禁烟的壮举闻名于世,更以其慈善事业上的贡献,展现了一个仁者爱人的光辉形象。今天,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林则徐的慈善故事,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责任与爱心。
名人简介
林则徐(1785年8月30日-1850年11月22日),字元抚,又字少穆、石麟,晚号俟村老人、俟村退叟、七十二峰退叟、瓶泉居士、栎社散人等 ,福建侯官县人,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,民族英雄。
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(1811年)进士,历官翰林编修、浙江杭嘉湖道、江苏按察使、东河总督、江苏巡抚、湖广总督等职。在江苏整顿吏治、平反冤狱、兴修水利、救灾办赈;在湖广大力开展禁烟运动。道光十九年(1839年),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时,派人明察暗访,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,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。该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。
林则徐一生遍历地方,治绩卓著。虽在两广抗击西方入侵,但对于西方的文化、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,主张学其优而用之。由他主持编译的《四洲志》及魏源编撰的《海国图志》,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。
赈灾救荒惠百姓
林则徐刚被派到苏州这年夏秋之际,江苏大雨成灾,沿江濒湖诸县市灾情严重,原来炊烟缭绕、生机勃勃的江南却是哀鸿遍野,民不聊生。初来乍到的林则徐忧心忡忡,求天求神保佑,他先后到寺庙真诚地祈求雨过天晴,撰写了《都城隍庙祈晴疏》《纠察司庙祈晴疏》,这是在人力无法左右时所能做的,林则徐真心地为江苏人民祈求上苍的保佑。尽管如此,他清醒地意识到救灾根本的是要靠百姓的力量,靠官府的力量,双方齐心协力,才能共渡难关。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,林则徐还与常熟杨景仁弟兄讨论救灾办法,他在《复常熟杨氏兄弟论救灾务书》中提出了“在官不可不尽心,而在民不可不尽力”的救灾方针,并采取围田抢种、补种的办法,并主张开挖太仓浏河故道泄水,强调为官者不能“只顾钱漕,玩视民瘼”。
第二年年初,林则徐接连发布了三个布告,在《劝谕捐赈告示》中要求那些商户积极捐款,履行社会责任,不能“拥一已之厚资,而听万人之饿殍”,同时他也告诫贫民安分守己,等待春熟,不要轻易离乡、成群结队沿途乞讨,更不要犯法滋事,否则“其情形凶横者,加重究治,以靖地方”。在《谆劝殷富平粜并严禁牙行铺户囤米抬价告示》中要求他们不许观望拖延,应当“即时粜卖,以平市价”。三个布告提出了对社会不同阶层的三种要求,对商户要求他们捐输,对灾民要求他们守法,对富户和米行铺户要求他们稳定市场。
林则徐在苏州城里修筑了十间大小仓库,从无锡买粮存放。因为此地在今江苏长洲、元和和吴三县,历史上把这座民办公助的救灾仓库命名为“长元吴丰备义仓”,从1835年至1860年二十多年间,这座义仓有效地起着荒年赈灾的作用。
兴修水利济民生
鸦片战争后,林则徐被谪戍伊犁,其间,他提出了开发水利、大兴屯田的主张。为了垦复阿齐乌苏10万余亩废弃的荒地。在伊犁将军布彦泰的支持下,林则徐主持开挖阿齐乌苏渠(今称“伊犁人民渠”),产生了巨大的水利效益。
此次拓荒,他认真勘察,仔细筹划,拟引哈什河水进行灌溉。哈什河是伊犁河的支流,水流丰沛,若能引进,将一劳永逸,福泽后世。不过,工程浩大。林则徐采用“分段承修”的施工原则,并亲自认领了其中最艰巨的龙口首段工程。当时,清廷没有经费投入,他就与当地官员绅民共同捐资。1844年(道光二十四年)5月,他和众人一起开凿引水道,钉桩抛石,建坝筑堤,历时4个月,用工10万余,至当年9月,一条宽三丈到七八丈,深五六尺到一丈多,长六里的渠首宣告完成。接着,其他渠道也相继完工,并与之相连。
这条渠,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“林公渠”。在后人的不断扩建中,它已延伸到如今的400余里,流经之处,100多万亩良田得到灌溉和滋润。林公渠已实实在在成为人们眼中的生命渠。
后来,他奔赴南疆屯田,“周历南八城,濬水源,辟沟渠”,开垦荒田数万顷。他还在吐鲁番大力推广兴修坎儿井,制定《经久章程》,使大片沙漠荒地变成了沃壤绿洲。
在林则徐的推动下,南疆垦荒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,原来荒无人烟的地方,出现了新的绿洲和村落。他以戴“罪”之身,遣戍新疆三年,竭尽全力开荒造田,才有了“大漠广野,悉成沃衍,烟户相望,耕作皆满,为百余年入版图未有之盛”。
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,让我们携手共进,以林则徐为榜样,发扬慈善精神,关注民生,关爱他人,为构建和谐社会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。让我们铭记林则徐的慈善事迹,传承他的爱心和责任,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同时,我们也应该认识到,慈善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需要我们共同努力,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。
爱心捐赠